(马六甲16日讯)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日益普及,不少学生开始依赖AI辅助学习,甚至倾向忽略课堂教学,认为AI比老师更为“聪明”。
《中国报》就此现象走访数名市民,受访者皆表达对有关情况的忧虑,强调若未善加引导,学生滥用AI将带来负面影响。
他们认为,虽然AI成为教育辅助的工具,但学生应该要能在人与技术之间找到平衡点,不忘思考,不失判断,继续培养面对现实世界的能力。
此外,他们指出,AI工具如ChatGPT已逐渐融入职场日常,不仅改变工作方式,也协助提升效率、优化沟通,也为客户服务质量加分。
“然而,AI已成为工作流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人类的判断与情感理解,依然是服务行业中最关键的支柱。”
必须使用得当
◆陈绍培(马六甲修德善堂总务)

AI科技的发展就像硬币一样有正反面,在教育孩子时需谨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
若孩子使用得当,便可快速获取资讯,进而提升学习效率;反之,若孩子完全依赖AI,不加思索地接受外来信息,将会对孩子造成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
对于年纪较小的学生而言,他们普遍缺乏辨识信息真伪的能力,在这个AI技术发展迅速的时代,仍需老师和家长的陪伴与引导。
此外,AI提供的资讯是自动生成,并透过搜查网络上散布着各种各样的消息与资讯从而得出的答案,这使得各年龄层的人难以辩别真伪。
考虑到AI带来生活上的便利,在使用的同时,不应忽视身为“人”独有的温情与判断力,因为真正的沟通、理解、爱,这些永远无法被取代。
恐影响学习模式
◆曾衍盛(玛拉工艺学院国际汉语讲师)

身为一名国际汉语讲师,主要负责对外汉语的工作。近年来,人工智能(AI)的迅速发展深刻地影响着教育体系,特别是学生的学习模式。
AI技术无疑带来前所未有的便利,它最大的优势就是帮助学生在毫无进展或头绪时,提供清晰的结构或提纲。
比如说,学生输入某个相关主题的关键词,并去询问AI相关资讯。AI便能快速生成一个完整、逻辑清晰的草稿结构,从而为他们的学术研究提供良性引导的作用。
不过,学生能否“善用AI”的问题也随之而来,许多学生在没仔细理解课纲内容前提下,便直接依赖AI生成的答案,作为其呈现的最终版本。
“过度依赖AI”的问题在当代社会已是常态,他们往往没有去理解、判断、筛选,甚至连内容是否准确,皆未曾思考。长此以往,他们的学习能力、思辨能力,甚至连学术表现都将遭受影响。
此外,对于AI是否会取代老师这一份行业,至少当下无需忧虑。即使AI能完美给予相关课业的标准答案,但它仍无法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近况,也难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去调整课堂上的教学模式。
因此,教学不是标准流程,而是高度弹性且需个别化对待的过程。老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习过程中的观察者与陪伴者,了解他们在学习或生活上遇到的问题,再进一步做出有温度、有伸缩性的教学调整。
难满足所有客户
◆王秀琳(泛亚物流(TASCO)客服员工)

身为一名客服每天需处理客户的邮件,需写得正式且清晰,以往需花很多时间斟酌。眼下ChatGPT等AI软件活跃于各个领域,其优点在于快速生成不同风格的邮件内容,让使用者筛选出最为适合的回复。
AI不仅加快撰写电邮的速度,还帮助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与专业度。
除了撰写邮件,利用ChatGPT便能解决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小问题,像是格式建议、语言润色,甚至寻找合适的表达方式,以应对客户投诉或拒绝服务申请时的敏感语气。
此外,本身需与国外分公司进行沟通时,更需精准且得体的语言应对。
话虽如此,然而AI并不能完全取代人类判断,尤其在面对客户较复杂的请求时,人工服务仍是不可或缺的硬性需求。
可分析复杂客户
◆阙女士(保健品生产公司会计部门员工)

尽管AI技术日渐成熟,但在会计领域中,AI仍未能完全取代人力,反而是成为辅助处理书面资料与分析的工具。
目前公司内部主要使用的是传统会计系统,例如DBS、SQL等数据库管理工具。这些系统早已建立,并广泛应用于日常的账务处理与数据输入。
其实会计师并不是因为AI才使用这些系统,而是这些系统本来就是会计工作的一部分。
目前公司使用的会计系统并不能完全算是AI,因为它们属于被预设程序的系统,主要功能为数据整理、计算与基本分析。
相比之下,AI更适合用于更复杂的客户数据分析,例如客户群的消费模式、区域分布与长期利润预测等。
譬如,一些大型企业可能会用AI来进一步分析客户的行为模式,如客户需求、收入来源与市场走向。这些数据可以让公司更精准地做出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