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
搜索
简
APP
主页 > 今日马六甲 > 甲市专线

乡音

闽南

郑文财

文 文 文

郑文财古调新唱 守护南音半世纪

(马六甲1日讯)在南洋这片承载着移民梦想的土地,来自随着一代代先辈跨越海峡,在异乡生根发芽。南音,这种古老雅致的乐种,在热闹的锣鼓与戏曲间显得清幽典雅,却凭着其独有的韵味,在少数坚守者的手中延续至今。,正是其中一位默默耕耘、坚持传承的南音乐师。
 游走在天地间的道坛乐师(60岁),从小经常把玩着父亲郑金木的南音乐器,并对之颇感兴趣,甚至将其当作是童年的玩具陪伴着成长。在耳濡目染之下,他在年轻时候就掌握了南音的要领。在他原生的家庭13位兄弟姐妹中,他是唯一继承父亲技艺的孩子,并继承了父亲遗留下来的各种南音乐器及一本手抄版的南音曲谱。

■郑文财(右2)与台湾弦友同伴奏南音曲,中间立者为马六甲陈秀珍。
■郑文财(右2)与台湾弦友同伴奏南音曲,中间立者为马六甲陈秀珍。

 年轻时不仅是南音好手,甚至还精通华乐乐器,如古筝、二胡和笛子等,如今的职业为道坛乐师,跟随着道士在红白喜事的开坛拜忏仪式中以唢呐伴奏师公演唱,以增添仪式中的氛围感。在闲暇之余,会与几位志同道合的南音人一起研究南音,吹奏伴唱,尽欢于相聚时刻。
 因为南音,结识了许多海内外弦友,且有机会游走四方。他不辞辛劳开车远赴新加坡南音室、台湾南音室、巴生同安会馆和适耕庄福建会馆,与南音爱好者们一同演奏交流,其还曾经飞到中国泉州参加首届海峡两岸文化节及第9届泉州国际南音大会唱活动。

■郑文财(中)参加中国泉州南音大汇演。
■郑文财(中)参加中国泉州南音大汇演。

 他回忆道,在巡回拜访台湾南音室时,去到每一站都受到台湾弦友的热情招待,聆听他们对南音的心得,还召集了附近的弦友一同演奏交流,还享用了许多当地的美食,让他至今都难以忘怀。

 ■台北市闽南乐府赠送纪念品给郑文财(左)。
■台北市闽南乐府赠送纪念品给郑文财(左)。

传承南音走唱四方

 忆述,在国际南音大会唱上,除了与大马代表们同台演出,更与来自菲律宾、新加坡、印尼、香港、澳门、台湾、金门的弦友们一同呈现百人同奏环节,场面声势壮观浩大,令人震撼。
 “活动除了大型南音合奏,还有传统乐器表演及弦管乐器踩街活动,精彩万分。”

■郑文财在台南振声社。
■郑文财在台南振声社。

非物质遗产活化石

 为南马为数不多的南音爱好者,能演奏各类乐器,实属难得的非物质遗产活化石。
 马来西亚的南音,从上一代的蓬勃发展,随着许多老一辈的支柱骨干离世而逐渐的衰落,如今只剩下巴生雪兰莪同安金厦会馆与及适耕庄福建会馆南音组仍然活跃。
 以红事为天,白事为地,与道士每日行走在柔甲田野间,想要听纯正的南音,恐怕唯有在道篷里了。


■法事伴奏南音唢呐“嗳仔”。
■法事伴奏南音唢呐“嗳仔”。

南音传奇:御前清客再现

 南音源自于中国泉州,古称“弦管”,今称南音,在本地长辈的语口述中,常别称其为南管。其是中国底蕴深厚的民间乐种,保存了汉、魏、晋、唐古乐遗韵、吸收了宋、元、明、清的南戏曲调、地方俗乐等元素。
 南音由“指”、“谱”、“曲”组成,有唱的声乐曲也有演奏的器乐曲,是一个内容丰富和完整的音乐体系。南音器乐演奏可分为上四管,即洞箫、二弦、琵琶、三弦和拍板等,“下四管“则有嗳仔、琵琶、二弦、三弦、响盏、小铛锣、木鱼、四宝、铜玲、扁鼓等。
 南音独有的封号“御前清客”是清朝康熙皇帝所赐封的称号。相传当年宰相李光地从泉州找了五位精通音律与通唱的乐师在御花园演奏给欣赏,曲毕以后,康熙皇帝对此种乐种是赞赏有加,并想给予加官封禄留在宫内,无奈乐师们离乡许久,归乡心切,皇帝唯有赐封“御前清客”允许他们自由往来,并赐皇帷伞及金丝宫灯。所以在许多的南音乐室或正式的演出舞台布置,都可看见垂挂“御前清客”的布帘。

■道坛吹奏洞箫,伴奏师公吟唱。
■道坛吹奏洞箫,伴奏师公吟唱。

高兴
高兴
惊讶
惊讶
愤怒
愤怒
悲伤
悲伤
关怀
关怀
mywhe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