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低薪金調漲25% 中小型企業殺傷力大 甲中總籲政府展延明年實行
(馬六甲21日訊)政府將從5月1日起,落實1500令吉最低薪金製,馬六甲中華總商會認為政府應逐步提升,而不是一次性從1200提高至1500令吉,25%高漲幅,對在疫情苦撐、複蘇中的中小企業殺傷力太強,希望政府慎重考慮,延至明年才實行。
該會今日召開記者會發表立場,出席者有會長拿督蕭德坤、副會長張民生、總務房有平、副財政拿督劉金裕、國際貿易及工業小組主任拿督威拉劉周斌、中小型企業及人力資源發展副主任陳永逸、董事李忠霖、商務組主任陳和順及青商團長丘泉裕。

蕭德坤說,政府在2020年2月1日,調高最低薪金至1200令吉,之後因疫情關係,我國3月18日落實行動管製令,這期間企業開開關關,80至90%中小企業都面對大虧損,一些撐不到而倒閉。
他說,該會立場不反對政府提高最低薪金,但希望政府逐步提升,而不是一次性漲25%,一些企業承受不了太高漲幅。
他指出,疫情不明朗,變種病毒來襲,中小企業也面對通膨,有些企業為遵守SOP,面對額外開銷,如隔離費、消毒費、自我檢測費等,這筆龐大開銷對企業造成很大壓力。
“如果政府一意孤行,這也對薪金介於1500至1800令吉的原有員工造成矛盾和不平衡。雇主是不是也要調他們薪水?這將不隻是增加25%漲幅,對正在複蘇的中小企業又是個大衝擊。”
他也說,很多中小企業在年初已調整員工薪水,5月又再調薪,這也打亂許多企業計劃,希望政府能延至2023年1月1日落實。
外勞短缺問題需解決
蕭德坤認為,外勞短缺更應是政府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他說,目前,各行各業面對外勞不足,如果政府能一勞永逸解決外勞問題,確保企業有足夠員工,生意量和現金流就會回來,商家的壓力就沒這麼重。
“如要在短時間內把最低薪金調到1500令吉,政府應給中小企業補貼,否則,中小企業承受不了。”
他也說,政府這時候落實最低薪金製不明智,一些雇主簽署的外勞合約還沒到期,沒理由再從1200提至1500令吉,但若不起薪,可能會造成跳槽,製造社會惡性循環。
此外,蕭德坤說,一些企業本著社會責任聘請殘疾人士。如果薪金一下提升太高,有些企業無法承擔,除了可能掀起倒閉潮,也將導致殘疾人士失業,提高失業率,對社會環境非常不利。
最終轉嫁消費者
■董事李忠霖
當廠家面對成本增加,就提高售價,最終將轉嫁給消費者,導致通貨膨脹,一旦物價起,受苦的還是老百姓。若廠家支撐不過,可能會面對工廠倒閉。
中小型企業很多時候有生意,但沒有現金流,希望政府了解中小企業的資金鏈短缺。
政府要在兩、三個月就落實最低薪金製,中小型企業還沒準備好,這也涉及龐大數目,運營成本增加,希望政府體恤中小企業,勿這在時刻落實最低薪金製。
對中小企業帶來壓力
■中小型企業人力資源發展組副主任陳永逸
最低薪金製表面是漲幅25%,但員工的夜班費是以底薪計算,加上公積金、社險等,很多隱藏的費用,是超過25%漲幅,對中小企業是一筆大壓力。
不適合調高最低薪金
■國際貿易及工業小組主任劉周斌
不是反對政府落實最低薪金製,但應按部就班,不是一次性漲25%,對企業造成很大衝擊。目前,國際工業油漲、接不到訂單、彙率等問題,業者負擔很大。這樣的做法也可能增加失業率,不是適合的時間點落實最低薪金製。
未知可否吸引技術員工
■青商團團長丘泉裕
雖然提高最低薪金製能吸引外勞,但是否能吸引技術性的員工還是一個未知數。
應讓本地工人真正獲利
■副會長張民生
最低薪金製對政府不成問題,但最苦的是人民,還有廠家、中小企業來負擔,這是不公平。
在最低薪金方面,如果政府幹預太多,無論員工有沒效率,都有最低薪水的保障。以往外勞是要加上夜班津貼才獲得逾2000令吉收入,但要養家糊口的本地工人卻也拿一樣的薪水。政府應讓本地工人真正從最低薪金製度獲利。
企業無法生存 人民將失業
■總務房有平
政府最低薪金製看起來好像讓人民普遍上受益,但長遠下,導致成本轉嫁,最終通貨膨脹,人民付的價錢更高。萬一企業生存成了問題,無法繼續生存,也可能造成人民失去工作。
當局應該協助中小企業把生意做得更好,打開國際市場,有足夠的員工,進一步加強彙率,人民才能受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