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六甲19日訊)市場開放,經濟出現複蘇情況,餐館業生意逐漸恢複六至九成不等,但業者卻面對員工嚴重短缺而苦惱,有生意都不太敢接!
受訪業者反映,基於疫情期間不可堂食,餐館生意大受影響,原有的本地員工已轉行或退休,外勞則已回國,如今要填補人手,相當不容易。
業者說,本地員工流動率高,外勞作為穩定的人力資源,卻難以申請。政府開放外勞申請2個月以來,還沒有一間餐館成功拿到外勞,目前暫時隻是依賴本地臨時工暫緩人手不足的情況,但臨時工也不是說有就有。
不少業者皆表明,目前只能量力接生意,一些餐館隻開放局部用餐區,一旦滿座就不再接受顧客進入;有的餐館則鼓勵預先訂桌及訂菜,以事先做好準備,顧客上座就能上菜,若未訂桌則只能推拒;也有餐館因人手不足,減少營業時間,或擇定休業日,以讓員工有所喘息。


開2000也請不到人
■黃守群(露夜園酒家東主,馬六甲姑蘇廚業慎興行茶酒樓公會會長兼馬六甲咖啡商行主席)
幾乎所有餐館業者、咖啡店及小販,都面對員工不足的問題。主要過去2年因疫情沒生意,原有的員工沒工作而轉行或退休,不少外勞也回國了,要再請回並不容易。
自開放堂食後,平均餐館的生意從一月迄今恢複約六七成,但開出2000令吉的薪水也請不到本地人,至於外勞,要申請也不容易。
以露夜園為例,疫情前有17名外勞,如今只剩下6名,我們計劃第一批申請四五名外勞,但也不知外勞何時會來。
目前只能靠臨時工,但有一些時候會特別忙,尤其是佳節及連假,顧客多的時候難免會出現手忙腳亂,若顧客沒預先訂桌,有時需等約1小時才能上桌;若事先預約則無需等。
考慮到人手不足,在沒有預訂下,餐館在中午並沒有營業,隻在晚上營業。

只能依賴臨時工
■林亞來(北京樓及大好運餐館經理):
2年疫情下來,我們的員工減了2成,主要是外勞準證到期回國,如今要申請外勞及聘請本地員工,都不容易。
自今年1月以來,餐館的生意恢複八九成,尤其從今年2月開始,許多新人都補辦婚禮,特別是於9月後的好日子都接到許多詢問和訂單,面對人手不足,只能依賴臨時工,原有的員工也會在繁忙時段辛苦些,但慶幸還能應付,不會有問題。
我們計劃引進20位左右的外勞,希望能盡快處理好所有手續,填補不足的人手,讓接下來的工作能輕鬆一些。

鼓勵2天前預訂
◆鄭詩傑(林鎮藩酒家市場經理):
比較疫情爆發之前,如今餐館的生意恢複約6成,但外勞卻從之前的8名,剩下如今的2名,嚴重不足。
餐館的生意從今年1月開始恢複,暫時只能請臨時工幫忙,但以往還可以請到學生短工,但因為家長不放心讓孩子在疫情下出外工作,一般請到的都是中年婦女臨時工。
我們的餐館還是根據早前的SOP,最多8人同桌用餐,所以座位不多,很快就滿座,一般都鼓勵顧客能在2天前訂桌同時訂菜,方便安排。在一些節日如母親節,由於已滿座,導致臨時登門的顧客無法獲接待。

隻開樓下用餐區
◆許龍光(北棧餐館東主):
雖然餐館的生意有恢複了,但由於中國遊客還不能到來,市場還不算完全恢複,餐館在目前也隻有在周末及假日會很忙,唯在平時的日子則冷清。
為此,餐館雖面對人手不足,也不敢填補太多的人手,但餐館依舊還是依靠外勞,畢竟外勞是較穩定的人力資源,不像本地員工流動率高。唯據我所知,在開放申請外勞了2個月,迄今還沒有一間餐館成功拿到外勞。
面對人手短缺,我們除了請臨時工,平時門市隻開放樓下的用餐區, 樓上則不開放,一旦樓下滿座則不再接待後來的散客。
此外,餐館之前日日營業無休,卻因為人手缺,改為一周休一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