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六甲19日訊)微小課題迫在眉睫,馬六甲董聯會為此籌劃2022年第4場華校董事會交流會,由野新育賢小學董事會主辦,定於本月23日(星期五),晚上7時在育賢小學禮堂進行。
交流會於傍晚6時報到,會前備有簡單晚餐供出席者享用。
馬六甲董聯會主席蕭漢昌指出,8月初教育部發出微小合並通知,各州教育局官員也到相關學校進行家長意願調查;9月7日教育部副部長拿督馬漢順啟動微小工委會,召集董教總及多個華社文教團體,探討微小課題。
他說,此次交流會主題與目的為關注在甲州微型華小的未來。讓各校董事會成員了解微小合並計劃,對華小未來帶來的威脅。交流會邀得華教工作者劉榮禧老師分享“大馬華小生源二起二落,談微型小學何去何從”。

分享人將以數據說明華小從2010年代開始,面對學生來源開始逐年減少問題;全國微型華小數量在2022年增至616所。而馬六甲州有約52%華小,學生人數少於150人。對華教的前景敲起警鍾。
“甲董聯會希望野新區所有華小、馬六甲州34所學生人數少於150人的華小董家協領導和校長,踴躍報名出席本次在育賢學校的交流會,以便集思廣益,將本州微型華小意見,帶到董教總會議上討論。”
“希望透過交流會,各校董事會互相反饋面對的困境,互相深入交流,達到互助與團結效果。”
欲知詳情或出席的會員學校董事成員,請於9月21日前WhatsApp至017-6216639,回複通知學校出席人數。出席者請預先用自測劑篩檢,以策安全。
須製定完善遷校機製
教部須製定完善遷校機製,同時政府必須投入相應的資源,包括提供校地及撥出足夠的款項建校。
蕭漢昌重申,在“華小一所都不能少”的原則與立場下,選擇遷校的微型華小,教育部須製定一套完善的遷校機製,同時政府必須投入相應的資源,包括提供校地及撥出足夠的款項建校。
因此,他說,教育部沒有正式公布“製度化增建華小”承諾前,不應啟動任何一所華小被合並或是關閉的方案。當局更不應該以生源少於30人,欲整合資源,就執意推行合並計劃,因為教育部的責任,是讓每一個孩子有受基礎教育的機會,同時縮短城鄉教育差距,決不能單純為了節省教育資源而合並學校。
“在處理微型學校的課題方面,不能僅從經濟效益及學生學習質量角度看待,還涉及更廣泛的如‘製度化增建各源流小學’政策的落實、社區的完整性等議題。”
馬華部長若運用權力
微小課題可妥當處理
野賢華小董事會署理主席羅伯庭認為,微小課題及徵地撥款建校方面,馬華部長若能運用權力,有關課題將可處理妥當。
他以1979年成立的甘文路華小為例,甘文路華社於1978年會見馬華部長,部長隨後宣布甘文路華小於1979年4月4月正式成立。其後,政府於1984年徵用土地,並撥款興建甘文路華小。
“此例子證明,馬華部長也能運用權力,處理華小校地的徵用及撥款建設。”
他形容,在微小課題上,野新區可謂“重災區”,其中有兩間華小有9成學生都是友族,育賢小學從高峰時期的800多名學生,銳減至目前的200多人,為此,不但郊區學生人數減,城鎮的學生也減少。
他促請無論野新郊區或城鎮的學校代表,都能踴躍出席交流會,不再等到二三十年後才處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