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六甲29日訊)大馬旅遊社同業協會(MATTA)馬六甲分會主席吳福全認為,政府實施無車區而封路及改道在長遠來看對旅遊業有利,唯卻不應該在旅遊旺季且沒有周全策劃下,倉促進行試跑。
他說,目前時機不對,各方面皆準備不足,而且過於倉促,導致無車區與周邊業者生意,尤其是以遊客為主的飲食業,大受影響。

他了解當局特意選在繁忙季節進行測試才能真正觀察交通流量,但當局應該尋求這方面的專家提供意見,並在做好適當的準備才開始。
吳福全接受《中國報》訪問時透露,其實政府早就有無車區的計劃,對旅遊業者而言,隻要有替代路線及足夠的泊車位,業者也願意,唯必須讓旅巴清楚替代路線以及可供遊客下車及上車的地方,如此也不會出現因為旅巴到不了原訂的目的地,而被泊取消行程。
他接獲投訴,指旅巴無法在預訂時間將遊客載到無車區及馬六甲拉也一帶的地方用餐,被迫臨時取消訂單。
“在無車區附近的旅巴泊車位也太少,雖然在三寶山腳有一個巴士停泊區,但因為太遠且附近沒有可讓司機用餐的茶室,巴士都不願意泊在那裏。”

無論如何,他認為,在做好妥善安排後,人們也會慢慢適應無車區的改道,但需要一段時間。
“例如雞場街夜市,也花了一段時間才逐漸變成著名旅遊區,不但推高產業價值,也帶動經濟發展。雖然封路,但遊客可將車子泊在附近泊車場,旅巴可也讓遊客下車及上車的地方。”
至於旅巴進入古跡區,吳福全也認為不應該,必須限製並加強執法,如此才能保護古跡,避免世遺地位受損。

■吳福全:分散經濟活動
部分行業或可遷離
吳福全說,無車區的“專注點”若是要完全變成旅遊區,以本地客為主的行業,就需要遷離到其他地區。
他說,這在國外很平常,步行街的重點都是遊客。州政府在怡力設的無車區,重點若也是遊客,就必須專注在這方面的規劃。
“在長遠看來,這並不是壞事,因為以本地客為主的業者會遷移到其他地區,帶動當地的發展。”
他舉例,之前有馬六甲拉也的業者遷到哥打拉沙馬那,生意火爆,如今面對無車區的局面,業者或選擇遷到瑪琳或默迪卡柏邁。
“如此,經濟活動就不會隻是集中在一個地方,而是分散在其他地方,讓不同的業者各有所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