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六甲26日訊)蔬菜大唱豐收,但市場無法消耗,導致部分菜農丟菜止損,不過,由於甲州非主要蔬菜出產及供應州,供應給州內市場的蔬菜充足,而且菜販也依據需求量進貨,不存在“丟菜”浪費的情況。
《中國報》記者走訪峇章大巴刹菜攤,發現雖然農曆新年後市場需求量削減,但州內的蔬菜供應皆依市場需求取貨,若貨價高就貴來貴賣,即使跌價也不大量進貨,因此,沒出現貨物過剩而被迫丟掉的情況。

峇章大巴刹的賴菜商業主賴明知說,眾所周知,蔬菜產量多寡皆需視天氣而定,而農曆新年後市場略減也是正常的情況,因此,菜販也依據供應、價格及消費者需求取貨。
他說,甲州不是蔬菜生產地,但目前市場貨物充足,若蔬菜價格便宜會多進貨,但不會拿太過多,隻夠消費者購買量而定。
“一般上暢銷的蔬菜,如小白菜、黃瓜,都會根據消費者需要而訂貨,畢竟我們賣的都是新鮮蔬菜,進太多貨但沒人買,也不能收藏太久,所以,我們都盡量不浪費。”

另一名菜販賴明升說,天氣好蔬菜大唱豐收,剛好在新年期間市場需求增高,價格自然調漲,這是正常現象。
他說,新年後餐館訂單放慢、消費者也回到工作岡位,即使蔬菜價格下降,消費者也不可能大量購買。
他舉例說,油麥菜在新年期間售一公斤10至12令吉,但現在一公斤跌至僅3令吉,消費者不會因為便宜而大量購買。
“餐飲業者在新年時大拚一番後,新年後陸續休息,消費者也因家人不多也不會大量購買,因此,我們會根據價格、市場需求等而進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