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六甲22日訊)怡力無車區於去年8月落實後導致遊客減少?非也!當局以交通工具流量增加為由,力證無車區並沒有導致遊客減少,反而顯示增加了。
根據甲州議會答案,去年8月開始落實無車區之前,在城市花園(Garden City)、聖約翰山及小印度路口,逢周五至周日的平均交通工具流量,分別為5萬輛、4萬4190輛5萬8453輛;落實無車區後,有關路口的交通工具流量,增至6萬6045輛、5萬7928輛及5萬9899輛。


當局因此認為,這顯示了無車區並沒有影響到前往怡力區的遊客,反而有增加的趨勢。
有關答案也提到,根據人潮監督係統,無車區落實日傍晚6時至淩晨1時,平均每日訪客為1萬3000人。
馬六甲曆史城市政廳也針對無車區進行問卷調查,共有1406人回複問卷,其中84.21%或1184人讚同無車區的落實。

怡力州議員林朝雁指出,這是她在出席3月份的甲州議會中,提及有關無車區的課題,所獲得的書面答案。
關於泊車位,書面指,在怡力區共有5028個泊車位,這不包括在無車區周邊街道的公共泊車位,例如雞場街、荷蘭街、新路及其他道路。
“市政廳和私人界合作,以使用數片土地發展為泊車場,其中一片位於皇冠廣場Seri Costa酒店前方,預計可容納180輛汽車。”
與此同時,市政廳也正在探討在數個泊車場設機械式多層泊車場,藉以增加泊車位,提升泊車便利,同時減緩怡力旅遊區的交通阻塞情況。

林朝雁:遊客沒進店
商家生意未好轉
怡力州議員林朝雁指出,盡管無車區落實後車流量增加,但有部分商家包括商場卻向她反映,遊客並沒有進到店或廣場內,為此,即使有遊客,但生意並沒有因此變好。

她認為,政府有必要和商家或廣場配合,在官方網站協助宣傳,同時也和旅行社合作,將遊客帶入受推薦的商店中。
“許多人都隻知道馬六甲,其他卻一無所知,包括到哪裏吃美食?到哪裏旅遊?該使用什麼公共交通工具到現場等,這些都沒有官網可以查到。”
她覺得,馬六甲作為旅遊州,有必要加強這一點,需要完整的旅遊資訊供國內外遊客參考,與此同時,也需要提供更多語言選項。
“到訪馬六甲的外國遊客以中國、新加坡及印尼為主,旅遊資訊除了馬來文,也最好擁有英文、中文及印尼文的選項。”
林朝雁:荒地可辟泊車場
林朝雁提出,無車區周邊有許多荒地屬於私人地主,一些已荒廢許多年,雜草叢生,若能開發為泊車場,不但解決民生問題,還可帶來收入,並疏解泊車位不足情況。
她舉例,位於新路的前佳必多戲院,面積偌大,荒置多年,或可考慮改為泊車場。

“該地點距離無車區不遠,遊客若能將汽車泊在該處,到四周走動,還可帶動周邊如文西阿都拉路、新路、武雅拉也等商家的生意。”
與此同時,林朝雁促請市政廳,加速開發可供遊客尋找泊車空位的應用程式,以避免遊客兜兜轉轉找不到泊車位,加劇交通阻塞情況。
“目前,市政廳的i-Traffik應用程式,可供觀察交通路況及提供泊車場地點,卻無法察知有沒有空的泊車位,希望當局能盡快提升係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