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
搜索
簡
APP
主頁 > 今日馬六甲 > 社會

托缽

馬六甲梵行寺禪林

僧伽

阿利雅精舍佛教中心

馬來西亞南傳佛教總會

文 文 文

56僧伽沿街托缽 信眾跪地虔誠供養

(馬六甲6日訊)在清晨的陽光照耀下,56名身披袈裟的緩步出行,手持,接受信眾的供養。

來自馬新兩地的46名沙彌與沙彌尼,於上午8時許,在梵行寺禪林宗教導師達摩法護尊者及僧侶帶領下,展開沿街的修行。

沿途可見男女老少雙手合十,虔誠地站在路旁,當僧團走到面前時,信眾恭敬下跪,將準備好的供品放入缽中,並輕聲念誦:“Sadhu,Sadhu,Sadhu”,表達對的敬意。

在清晨的陽光照耀下,身披袈裟的僧伽緩步出行,托缽接受信眾的供養。
在清晨的陽光照耀下,身披袈裟的僧伽緩步出行,托缽接受信眾的供養。

沿街活動配合第7屆南傳沙彌與沙彌尼短期出家活動,而舉行的一部分。

這是一場依律而行的修學實踐,不僅讓沙彌與沙彌尼體驗出家人的生活規儀,也讓民眾親近,進一步了解南傳佛教中供養的意義與正確方式。


56名身披袈裟的僧伽於清晨啟程,手持托缽,步行展開修行之路。
56名身披袈裟的僧伽於清晨啟程,手持托缽,步行展開修行之路。

僧團全程赤足行走逾2公裏,從甘榜於汝啟程,轉入水仙門,後進入觀音亭街,並到青雲亭誦經,最終抵達雅佳美浪路的釋迦院。

僧團耗時逾1小時30分鍾,最終於上午10時完成沿街,並返回禪林用餐。

第7屆南傳沙彌與沙彌尼短期出家活動今日來到尾聲,並以沿街,為整個修學營畫下圓滿句點。

活動由主辦,協辦。

年幼孩童在父母陪同下將供品放入梵行寺禪林宗教導師達摩法護尊者(左)的缽中,展現世代傳承的善念與恭敬心。
年幼孩童在父母陪同下將供品放入梵行寺禪林宗教導師達摩法護尊者(左)的缽中,展現世代傳承的善念與恭敬心。

具時間限製

梵行寺禪林業務經理周傳石說,活動旨在讓沙彌及沙彌尼深入體驗出家生活,並了解作為南傳佛教日常修行的一部分。

他說,南傳比丘每天早晨會接受信徒的供養,且沿街是一項有時間限製的修行活動。

“今天的沿街活動也旨在教育民眾正確的供養方式,讓他們明白供養有時限之際,也讓信眾未來能辨別真僧與假僧。”

他解釋,南傳僧侶一般用完早餐後便進行,並於午餐前返回寺院用餐。

“僧侶過了午餐時間,不會再外出。僧侶在過程中,不接受現金或首飾,僅接受食物及如法資具物品,例如藥物、洗刷用品及香皂等。”

高興
高興
驚訝
驚訝
憤怒
憤怒
悲傷
悲傷
關懷
關懷

托缽

馬六甲梵行寺禪林

僧伽

阿利雅精舍佛教中心

馬來西亞南傳佛教總會

相關文章

培養意誌淨化心靈 23人體驗出家生活

甲州首間僧伽護養院 衹園修心院動土

本网站将存储和使用您的 Cookie 数据,以改善在我们网站上的体验。
同意
mywheels
人氣瀏覽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