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
搜索
简
APP
主页 > 今日马六甲 > 社会

托钵

马六甲梵行寺禅林

僧伽

阿利雅精舍佛教中心

马来西亚南传佛教总会

文 文 文

56僧伽沿街托钵 信众跪地虔诚供养

(马六甲6日讯)在清晨的阳光照耀下,56名身披袈裟的缓步出行,手持,接受信众的供养。

来自马新两地的46名沙弥与沙弥尼,于上午8时许,在梵行寺禅林宗教导师达摩法护尊者及僧侣带领下,展开沿街的修行。

沿途可见男女老少双手合十,虔诚地站在路旁,当僧团走到面前时,信众恭敬下跪,将准备好的供品放入钵中,并轻声念诵:“Sadhu,Sadhu,Sadhu”,表达对的敬意。

在清晨的阳光照耀下,身披袈裟的僧伽缓步出行,托钵接受信众的供养。
在清晨的阳光照耀下,身披袈裟的僧伽缓步出行,托钵接受信众的供养。

沿街活动配合第7届南传沙弥与沙弥尼短期出家活动,而举行的一部分。

这是一场依律而行的修学实践,不仅让沙弥与沙弥尼体验出家人的生活规仪,也让民众亲近,进一步了解南传佛教中供养的意义与正确方式。


56名身披袈裟的僧伽于清晨启程,手持托钵,步行展开修行之路。
56名身披袈裟的僧伽于清晨启程,手持托钵,步行展开修行之路。

僧团全程赤足行走逾2公里,从甘榜于汝启程,转入水仙门,后进入观音亭街,并到青云亭诵经,最终抵达雅佳美浪路的释迦院。

僧团耗时逾1小时30分钟,最终于上午10时完成沿街,并返回禅林用餐。

第7届南传沙弥与沙弥尼短期出家活动今日来到尾声,并以沿街,为整个修学营画下圆满句点。

活动由主办,协办。

年幼孩童在父母陪同下将供品放入梵行寺禅林宗教导师达摩法护尊者(左)的钵中,展现世代传承的善念与恭敬心。
年幼孩童在父母陪同下将供品放入梵行寺禅林宗教导师达摩法护尊者(左)的钵中,展现世代传承的善念与恭敬心。

具时间限制

梵行寺禅林业务经理周传石说,活动旨在让沙弥及沙弥尼深入体验出家生活,并了解作为南传佛教日常修行的一部分。

他说,南传比丘每天早晨会接受信徒的供养,且沿街是一项有时间限制的修行活动。

“今天的沿街活动也旨在教育民众正确的供养方式,让他们明白供养有时限之际,也让信众未来能辨别真僧与假僧。”

他解释,南传僧侣一般用完早餐后便进行,并于午餐前返回寺院用餐。

“僧侣过了午餐时间,不会再外出。僧侣在过程中,不接受现金或首饰,仅接受食物及如法资具物品,例如药物、洗刷用品及香皂等。”

高兴
高兴
惊讶
惊讶
愤怒
愤怒
悲伤
悲伤
关怀
关怀

托钵

马六甲梵行寺禅林

僧伽

阿利雅精舍佛教中心

马来西亚南传佛教总会

相关文章

培养意志净化心灵 23人体验出家生活

甲州首间僧伽护养院 衹园修心院动土

本网站将存储和使用您的 Cookie 数据,以改善在我们网站上的体验。
同意
mywhe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