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3师傅 开最佳面档 晟佳手工西刀鱼丸 不忘初心
(马六甲10日讯)要开一家面档或许不需要太多的深功夫,但要成为最佳面档,就得付诸更多努力和虚心学习,精益求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晟佳手工西刀鱼丸原名“成佳”,追求的就是这个目标,即使不久前易名,仍不忘初心。
晟佳是由陈镓宾与陈稼园两兄弟合开,一直强调“师传“两字,前后总共拜过3个师傅,一直秉承师傅的烫面、调面、做酱料、制鱼丸酿豆腐的手艺,并视这是对师傅们的一项尊重。
他们的3位师傅,分别是曾亚蒙(已故,早期“皇帝面”的档主)、黄喜(巴刹阿喜鱼饺面老档主)和梁亚信(已故,峇樟三角路角鱼饺面档主)。
陈镓宾说,因为“皇帝面”最合他兄弟俩的口味,因此胆粗粗向亚蒙师傅拜师,后者没有接班人,也答应收徒,不发薪水但免费授教,一开始两人都是捧面收碗洗碗,过了一段时间才学烫面,几个月后就出师在峇樟三角路开档,未料第一天却炸坏了猪油渣,结果硬着头皮找师傅求助,而第一天的生意额,是40令吉。
接着,面档生意渐上轨道,但陈镓宾总觉得还吃不到最好的鱼丸鱼饼味道,于是再找第二个师傅梁亚信,当时后者已退休多年,孩子成才无人继承生意,对方见有人愿意拜师学艺,仅要求陈镓宾买下机器,他就免费教授怎样手打鱼丸。
学成第二招,陈家兄弟的食品也越来越有水准了,不过偶会面对辣椒酱的品质问题,于是他们再找第3位师傅黄喜,学制辣椒酱。
秉持3位师傅的真传,2004年,晟佳手工西刀鱼丸终于从档口升级到面食店,并且也曾在2016至2018年疫情之前,被马六甲州旅局列入推荐美食名单。
■不自满 研究创新酿豆腐
虽然小有名气,但陈镓宾和稼园并没有自满,一直都在研究如何创新酿豆腐。
陈镓宾说,永平和怡保都用鸡蛋酿豆腐,于是他决定试用皮蛋来酿,酿好的皮蛋油炸出来的效果却令兄弟俩非常惊讶,即使本身非皮蛋爱好者,都觉得这组合的搭配太天衣无缝,酿皮蛋从此也变成晟佳的独创经典金牌产品。
他说,其酿豆腐产品除了本地人,也深受外国游客喜爱,甚至有洋人顾客一天可以三餐都光顾。
“对一些中国游客来说,面是当地类似的东西,在马六甲却是不同的吃法,是很好的体验。”
也因为如此,晟佳手工西刀鱼丸“不小心”成了中国旅游App“大众点评”里其中当红的饮食店,许多中国游客来到马六甲,都会过来试试,并写下食评,推荐给更多人。
■趁疫情没生意 从头再练
新冠疫情对许多商家来说是非常大的冲击,虽然晟佳在那期间也大受影响,生意跌落谷底,但兄弟俩觉得与其闲着,不如回到基本,再重新检讨过去。
结果,他们从调味、鱼丸、鱼饼的制作方法和时间、一切标准作业程序、改造机器、与供应商联络感情等等,都在疫情期间重新做好,就连自己都感觉到“新的”鱼丸、鱼饼相比之前有很大的进步。
虽然温故而知新,但两人始终没有摒弃以古早味的方法呈献所售卖的鱼饺面。。
“这都是老师教的,总不能丢老师的脸!”陈镓宾说。
“晟佳并没有想要做大,只想要做好一间店,我们不敢讲100%还原最原始的鱼饺面味道,但敢说已非常接近,也许不会适合所有人的口味,唯至少不会出现恶劣的批评。”
■只用新鲜西刀鱼打鱼浆
除了坚持只有新鲜西刀鱼才肯打鱼浆(没有鱼宁可休业几天)、每回少量炸猪油渣及制作秘制辣椒拌酱以确保新鲜之外,晟佳的另一项坚持便是光顾老字号供应商。
陈镓宾说,老字号供应商越来越少,许多已经不敌大厂家或者后继无人而关门,但他认为,老字号供应商是马六甲少数饮食文化的一部份,值得被留住。
面对时代洪流,他说,晟佳能够做到的,就是继续支持这些供应商,能让他们多撑多久是多久,成本相对高一些也无所所谓。
“对我们来说,老字号供应商也是一代又一代马六甲人的集体回忆,他们都有存在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