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马六甲头条|红屋区人与车争道 司机不让路.游客步步惊 | 中国报 Malacca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中国报 CPTV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今日马六甲头条|红屋区人与车争道 司机不让路.游客步步惊

    (马六甲4日讯)世遗红屋区,人与车争道,斑马线形同虚设,游客与司机相互叫嚣!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开车途中遇上路人要越过斑马线,你会停下,还是加速直冲呢?

    一对夫妻已经越过马路,一旁的罗厘照样踩油门往前冲。

    斑马线随处可见,无论校门前或旅游区都不难看到斑马线的踪影,但有礼让精神的驾驶人士,又有几个?

    世遗红屋区是州内最频密上演人与车争道情况的地区。当地设有3道斑马线,第一道是从红屋区往返大钟楼煎蕊摊的斑马线;第二道是陈金声桥往返红屋区的斑马线,以及第三道是交通圈衔接陈金声桥往返红屋的斑马线。

    《中国报》亲眼目睹路人已举手示意,但摩哆骑士照样冲过斑马线,毫无礼让精神。

    上述斑马线皆是黄色斑马线,且没有红绿灯指示。根据陆路交通规则,黄色斑马线属于“谁先抵达谁先过”,意味只要有行人先在斑马线上等候,交通工具必须停下礼让,但如果交通工具正在行驶,路人就必须等至交通工具通过,方可越过马路。

    《中国报》记者在红屋区观察,发现即使不少路人已聚集在斑马线上等候,但轿车普遍上都不会主动停下。当地是世遗旅游区,游客众多,道路狭窄,不少司机非但没有放缓速度,还踩油门直冲,令欲越过马路的路人步步惊心!

    一些民众越过马路时会举手示意,除了要求司机停下,也感谢司机愿意停下。惟一些驾驶人士在路人刚越过不到一半的斑马线,已等不及往前驶。

    学生团到红屋区观光时,一名领队站在路中挡车及维持交通秩序,确保学生们安全越过马路。

    ★知多点★

    国内的斑马线,分为“白色”及“黄色”。当局使用不同漆料规划斑马线,其实涵盖不同意义,惟许多人并不知情,也缺乏了驾驶人士该有的礼让精神。

    网络资料显示,白色斑马线是“行人优先”,任何交通工具看到行人越过白色斑马线,都必须停下,类似的斑马线一般上设在学校门前;黄色斑马线则属于“谁先抵达谁先过”。

    白色斑马线主要设在校门前,属于“行人优先”。

    ■ 郑明光(三轮车夫)

    路人被迫边走边停闪避

    斑马线的交通告示牌太高,造成驾驶人士看不见,即使路人要越过马路时已举手示意,但一些驾驶人士也不愿放缓速度停下。

    这样的情况导致路人被迫闪避,越过一半的斑马线后必须停下,以防另一个车道的交通工具没有停下。

    一些司机在斑马线处卸客或载客,除了阻碍交通,也影响司机视线,令欲越过马路的路人身在危险之中。

    红屋区前的斑马线,遇上驾驶人士没有礼让精神,形同虚设。即使现场有警员执勤,但他们主要看守道路避免公众违泊,而不是维持交通秩序。

    一些司机甚至将车泊在斑马线上卸客。当局必须安排警方也在斑马线处执勤,否则情况难以改善。

    当三轮车夫十多年,时常在红屋区等候载客,经常看到车子不愿停下让路人越过斑马线的情况,本身要过马路时也会格外担心。

    郑明光。

    ■ 南利(大钟楼煎蕊摊业者)

    游客没举手示意险被撞上

    一些游客没有举手示意直接越过马路,导致交通工具险些撞上,双方出现争执。

    多年前不时发生游客差点被撞事件,但近几年稍微有改善,但免不了一些路人或驾驶人士因不满而叫嚣互相责怪。

    民众越过马路时,向驾驶人士面带微笑举手示意,感谢对方停下。

    摊位设有闭路电视,因此每次谁对谁错,一目了然。

    希望当局将警示灯往街头移,让驾驶人士更早看到警示灯,提高警惕。

    当局也可以考虑为斑马线增设红绿灯,但可能考量到世遗区不宜随便进行工程,因此才没有落实。

    南利。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今日马六甲头条|古建筑翻新 失原貌 疑涉违建 谁批准了

    (马六甲16日讯)世遗区观音亭街门牌一号建筑翻新事件犹如揭开潘朵拉盒子,不仅引发广泛舆论,更揭示世遗老街区内诸多古建筑在翻新后,原貌尽失。

    更令人忧心的是,部分翻新工程疑涉违建,甚至阻塞沟渠,惹来议员震怒,质疑批准项目的地方政府,究竟是选择视而不见,还是默许违规操作?

    邱培栋(左起)及刘志俍率媒体到海山街视察,发现一座甫翻新的建筑物,同样扩建在沟渠之上。

    甲市区国会议员邱培栋今日与哥打拉沙马那州议员刘志俍,联合巡视海山街时,揭发另一栋建筑物如出一辙,同样在翻新后扩建在沟渠之上,导致排水清理工作受阻。

    邱培栋在记者会上坦言,观音亭街一号建筑翻新事件,让他对马六甲历史城市政厅官员的工作态度与效率,感到不满。

    “我们上周六(12日)召开记者会后,陆续接获民众投诉,揭露世遗区内还有其他建筑在翻新过程中,未依照古迹维护条例进行。”

    刘志俍(左起)和邱培栋向市政厅反映后,观音亭街门牌一号建筑物目前已遭市政厅查封。

    他今日在记者会上,怒斥相关部门官员失责,批准不符合标准的建设后酿成后遗症,最终导致国州议员与基层清洁工人遭到民众谴责。

    “我们必须严正警告相关部门官员,你们肩负的责任是守护古迹。相关官员难道是不熟悉条例?还是对自身职责一无所知?抑或另有隐情?”

    《中国报》报导老街创新建筑物“搞破坏”新闻。

    邱培栋指出,以观音亭街一号建筑为例,若当局曾批准建筑蓝图,他想知道官员按照什么准则批准;若当局未曾批准,为何官员在施工过程中毫无监督,甚至工程已拆除锌片仍未察觉异常,最终需待国州议员揭发,当局才下令业主复原建筑。

    他强调,州政府设立相关单位目的在于保护古迹,商家与民众亦应扮演重要角色,履行维护古迹的社会责任。

    “世遗区作为旅游热点,商家在此寻求商机的同时,也应珍惜历史文化资产。否则,任由破坏行为蔓延,终将得不偿失,陆续会有更多古迹失去原貌。”

    古老建筑物经过翻新后,原貌尽失,引发广泛舆论。

    邱培栋:扩建遮挡沟渠
    批准者应被炒

    邱培栋指出,针对批准老街建筑物扩建至沟渠之上,或在施工期间失责、监督不力的官员,应被追究责任,甚至应考虑将对方革职。

    “建筑物扩建在沟渠上,试问清洁工人要如何清理?一旦下雨将导致排水不畅,引发水灾,最终遭受指责的还是国州议员与南方环保公司的承包商。”

    他认为,有关部门的失职行为,酿成了“黑狗偷吃,白狗当灾”的局面,问题发生后,却是第三方被责难。

    “古迹一旦遭破坏,便无法复原,我们不能做社会的罪人。”

    他强调,针对老街建筑扩建遮挡沟渠一事,将会追查到底。

    “我们一定会追究此事,刘志俍也会在州议会或其他相关会议上提出,因如果再不正视这些问题,古迹区的原貌终将一点一点地消失。”

    市政厅张贴信函,查封建筑物。

    市厅寄错地址 业者不知须还原

    观音亭街门牌一号业者对于市政厅下令还原建筑物一事,根本毫不知情,进一步揭露市政厅寄发信函所使用邮政地址,出现重大错误。

    邱培栋指出,业主是在新闻报导刊登后,经马六甲亲戚通知,才惊觉本身物业“红了”。然而,业主在过去一个月内,从未收到任何相关信函。

    “业者目前居住在柔州努沙再也(Nusajaya),当地邮政编号为‘79250’,但市政厅发的信件却标注为‘75250’,是马六甲邮政编号。这很可能就是业主未能收到信件原因。”

    他说,业主日前已主动与他联系,他也建议对方尽快直接与市政厅接洽,以厘清有关事宜并纠正相关错误。

    据了解,市政厅是在3月接获刘志俍反映后,于3月12日向业主发出信函,指示业主在30天内还原建筑物面貌。

    观音亭街门牌一号事件,揭发世遗区有不少古老建筑物翻新后涉嫌违建。

    市厅14日查封建筑物

    观音亭街门牌一号建筑物,目前已遭市政厅查封。

    哥打拉沙马那州议员刘志俍指出,由于业主在市政厅发出信函后,无动于衷,市政厅最终援引1976年地方政府法令70(13)(b)条文,于周一(14日)展开查封行动,并可对业主发出不超过5万令吉罚单。

    他强调,马六甲与槟城乔治市于2007年同获世界文化遗产地位,核心区内多样风格古建筑正是申遗成功关键,既然获颁殊荣,当局与业主就必须共同守护原貌。

    “观音亭街建筑大事翻新,与原貌格格不入,形同破坏世遗价值。这起事件应成为警惕,各方应严格遵守相关条例。”

    他也说,他将于下周州议会上提出此事,促请当局全面检讨保护与执法机制。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